完整的清院版清明上河圖
http://www.npm.gov.tw/exh96/orientation/flash_4/index.html (網址引用故宮數位學習內容)
別忘了拉到視窗下方…點擊…拍拍皇宮大門、拍拍馬兒屁股、拍拍船頭等小圖之後,
再用滑鼠,點畫裡面框起來的地方,會出現不錯的動畫喔! 探索清明上河圖《清明上河圖》自問世以來,歷代都有臨摹本,且大小繁簡不同 。據統計,目前國內外公私所藏的《清明上河圖》摹本有30幅。 清明上河圖究竟畫了些什麼內容呢?為什麼千百年來 ,它的魅力一直不衰?個人以為歷朝歷代設立的宮廷畫院內的宮廷畫師為了歌功頌德無不奮力揮毫,以張擇端的上河圖來看據齊籐謙所撰《拙堂文話·卷八》統計,《清明上河圖 》上共有各色人物1643 人,動物208頭(只),比古典小說《三國演義》1191人)、《紅樓夢》(975人)、《水滸傳》 (787人)中任何一部描繪的人物都要多。《清明上河圖全圖可分為三個段落,展開圖,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 景物。中段主要描繪的是上土橋及大汴河兩岸的繁忙景象。後段則描繪了汴京市區的街景。人物大不足3厘米 ,小者如豆粒,仔細品察,個個形神畢備,毫纖俱現,極富情趣。 《清明上河圖》大至原野、浩河、商廊,小至舟車人物、攤鋪、擺設 、市招文字皆統組一起,真實自然,令人有如臨其境之感。整部作品長而不冗,繁而不亂,嚴密緊湊,有如一氣呵成 ,充分表現了畫家張擇端的過人筆力,不愧為中華藝術寶庫中的稀 世珍寶。張擇端,字正道,南北宋之交的畫家,東武(今山東諸城)人。《清明上河圖》是張擇端在宋徽宗朝任朝翰林畫院畫史時所作。這幅長卷為絹本,淡著色,畫幅高24.8厘米,長528.7厘米。它是一幅用高度現實主義手法創作的長卷風俗畫,通過對市俗生活的細緻描寫,生動地再現了北宋汴京昇平時期的繁榮景象,目前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明朝臨摹的清明上河圖是仇英創作的仇英,字實父,江蘇太倉人,是明代代表性畫家之一,與沈周、文征明和唐寅並稱為 “明四家”。其畫作傳世極少。清明上河圖採用青綠重彩工筆,描繪了明代蘇州熱鬧的市井生活和民俗風情,該畫長達9.87米,高0.3米,畫中人物超過2000個。天平山、運河、古城牆,當時蘇州地區標誌性建築皆清晰可辨,整個畫卷充滿山清水綠之明媚。相較於張擇端版本在色彩運用上已經是跨入彩色作畫且其畫作長度近9米多幾乎比宋版長一倍
http://www.ttoopp.com.tw/Product/ProductDetail.aspx?Pctdid=471